来源:天瑞地安客户端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陈成成 通讯员:阮玲玲 钱松泉


(资料图)

8月20日深夜

家住东山街道的李大爷和老伴

突然出现上吐下泄的症状

疑似中毒

儿子赶紧将他们送到市人民医院抢救

……

采摘自李阿公家,东山中埠村附近的野生蘑菇

据了解,8月20日清早,李大爷看到家附近的草坪上长出了很多白蘑菇,又鲜又嫩,于是采了不少带回家。晚上,他和老伴将蘑菇拌了些咸菜一炒,滋味不错。不料,两人半夜出现上吐下泄等中毒症状。儿子赶紧将他们送到市人民医院抢救。老人的儿子送父母就医时,也带上了采自同一地点的蘑菇。

“昨天下午经过时,看到草地里的蘑菇又鲜又嫩,就摘了十几朵带回家。”21日,抢救室病床上,76岁的李大爷正在输液,隔壁床铺上躺着72岁的老伴周大娘。

“6点不到,我用这些蘑菇炒了咸菜,就夹了两口。7点多,就胸口发闷、恶心想吐,后来连着吐了3次,还拉肚子。”周大娘上吐下泻,李大爷的症状稍微轻些。当晚11点多,扛不住的两人给儿子打了电话,随即被送往急诊抢救。

“根据患者家属今早采摘自同一地点的蘑菇进行分析,基本可以判别他们所食用的是毒性相对较弱的大青褶伞菌,而且患者在6小时内出现明显中毒反应,也可判别毒性并不强。经过输液对症治疗,两人症状已经缓解,不过还不能排除假愈期,仍需继续观察。”市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区主任钱松泉说。

请识别,这些毒蘑菇!

毒蘑菇(毒菌)种类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在乡村,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较普遍,几乎每年都有严重中毒致死的报告,曾被作为多发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因此,如何鉴别蘑菇是否有毒是人们十分关心的事。

结合临床病例,钱松泉早在多年前就专注于毒蘑菇的研究。据介绍,目前世界上已被甄别的毒蘑菇种类已达1300多种。食用野菌子或称野蘑菇中毒的,医学专业名称为"毒蕈中毒"。其中,最“臭名昭著”的毒蘑菇就是含鹅膏毒素的白毒伞、褐鳞小伞。鹅膏毒素具有强烈的肝脏毒性,可引起暴发性肝衰竭,体重60公斤左右的成人摄入0.2毫克鹅膏毒素即可引起中毒,摄入2毫克可导致死亡。

白毒伞菌顾名思义,颜色极白,伞盖富有白色颗粒,触碰可掉落,蘑菇根部也就是菌托粗大,像脚上穿了靴子,有些腰上即菌柄中部像系了裙子,这些都是白毒伞的特点。白毒伞洁白纯朴的颜色和光滑温柔的外形,很容易被误食,中毒者死亡率据不同文献报道高达50至90%。

白毒伞菌 图片来源网络

白毒伞菌 图片来源网络

但是目前困扰临床医生最大的问题是患者中毒后,无法即刻确诊为鹅膏毒蕈中毒以及假愈期的干扰。

那么,什么是假愈期?含有鹅膏毒素的毒蕈发病有几个主要过程:

1、潜伏期(6~12小时):误食鹅膏菌后,一般发病较慢,有6~12小时的潜伏期,这一点对于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因为大多数其他低毒蘑菇食用后2小时以内就表现出症状;

2、胃肠炎期(8~48小时):潜伏期过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等肠胃道症状;接下去,最吓人的“行尸走肉”阶段就是第3期。

3、假愈期(48~72小时):胃肠炎期过后,症状消失,近似完全康复,容易掉以轻心,但其实体内细胞,正在遭遇不可逆的致命损伤。

4、内脏损害期(72~96小时):假愈期之后患者重新出现腹痛、带血样腹泻等症状,病情迅速恶化,出现肝功能异常和黄疸,肝肿大,凝血功能障碍,最终因肝衰竭死亡。

因此,若能及时为医生提供所食用毒菌照片或实物,对于病情甄别非常重要。如果确认是鹅膏毒蕈中毒,就要尽早启动血液净化治疗!

李阿公家属带来比对的野生菌为大青褶伞,也是一种毒蕈,但毒性比鹅膏毒菌小得多,以胃肠道症状为主。

在此,结合钱松泉近年来梳理的几种浙江省内常见毒蘑菇,带大家一起来认识。

01#

大青褶伞菌

02#

白毒伞菌

03#

褐鳞小伞菌

04#

亚稀褶红菇

05#

细环柄菇

06#

毒蝇伞

07#

铅绿褶伞

“我们需要识别毒蘑菇的形态,才能避免误采、误食,尤其是那些‘外表鲜艳、穿鞋(有菌托)、戴帽(菌盖长瘤)、穿裙(菌柄长裙子)’的野生蘑菇。”钱松泉说。

近年来,媒体与医疗机构都针对要人命的“毒蘑菇”做了大量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但误食中毒者仍屡有发生。因为普通市民鉴别毒菌并不容易,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在野外不要轻易采摘与尝试不认识的蘑菇,同时不偏听偏信。喜爱美食的市民必须在分辨清楚或请教有实践经验者之后,证明确实无毒时方可食用。

医生提醒,如果进食蘑菇后感觉身体不适,请立即催吐并即刻前往医院就医治疗,如有条件尽量保留毒蘑菇样本,更利于医生判别救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