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和顺古镇,云南著名的侨乡。六百多年来,中原文化、西洋文化、侨乡文化、宗祠文化相互碰撞、融合,赋予了这里一代又一代人开放包容、刚毅自信、勤劳节俭的独特品质,并在晴耕雨读的漫漫时光中将这种品质静静传承。


(资料图)

时代的变迁,能留下精华,更会带来改变,和顺古镇也不例外。随着古镇商业化进程的加速,老房子变成了高档民宿,老街道成了旅游打卡点,旧摩托换成了小轿车……这里人们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家庭的收入也有了明显提升,可在幸福改变背后,攀比之风露了苗头。

最早注意到这个苗头的和顺古镇水碓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寸守传告诉记者,前几年,镇上流行请“月子客”,谁家新生了孩子,都要大操大办一番。给孩子庆满月,本无可厚非,但大家讲排场、比着办,就是一种浪费。

不仅如此,在和顺古镇的“月子客”中,有一道名菜,叫“三滴水”。这道菜名字奇特,吃法也很“讲究”。寸守传说:“客人们一早就会到,主人开始上甜点、水果,然后是主食和酒水,从进门一直吃到晚上,主、客都很累。”

任由这种苗头发展下去,对古镇人的生活和古镇的形象都不是一件好事。可如何改变呢?镇里的干部、社区的干部、村组的干部一起动脑筋,一起走访群众,联合和顺图书馆共同想办法:转变观念的事情还得靠那些“留下的精华”。

和顺古镇自古就有崇文尚教、重视家风家训的传统。镇政府与和顺图书馆联合发起了“和顺大讲堂”,邀请国内专家、古镇名人,开展公益文化讲座,用文化滋养心灵。和顺图书馆副馆长尹以耀说,图书馆虽古老,但一点也不落后。

除了发挥和顺图书馆的作用,古镇的几个社区又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将其覆盖到村民小组和自然村。红白理事会既立规矩,又搞创新,立规矩是定标准,每桌几个菜,餐标多少钱;搞创新,饮料代替酒水,“8+1”灵活操作。

水碓社区红白理事会成员、水碓小组小组长李承跃告诉记者:“‘8+1’就是在原来传统的八大碗基础上,可以灵活增加一个菜。原因是,以前,和顺这里普遍用的是八仙桌,每桌坐8个人,而现在是10人桌,增加的一个菜是保证大家够吃。”

在共同努力之下,这两年古镇办事请客攀比之风的苗头已经不见了。“月子客”虽还延续着传统的仪式,但“内容”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和顺古镇重扬节俭之风。

再过几个月,李承跃的儿子就要结婚了。他说:“儿子结婚是大事,但一定会简办。老一代人留给我们的任劳任怨、勤俭节约的家风要坚持传下去。”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见习记者 郭诗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