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门时只能带一种东西,你会带什么?”


(相关资料图)

“手机”“手机”“手机”“手机”……

除此以外,没有别的回答,仿佛这是一道拥有标准答案的填空题,而非答题者拥有的选择的权利。

而当你问出为什么,你看到他/她摇着头,状似无奈地说:出行、沟通、食宿、工作、娱乐……

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好像已经无法脱离手机而独立向前。手机理所当然地占据了我们的大部分时间,而当我们偶尔心血来潮回望我们此前一天、一周、一年的经历,我们所应有的和曾经期待过的体验和收获,则更多的是猛然发现我们的生活已经被手机蚕食出大片大片的空白,如醍醐灌顶,空白瞬间化身为“蛇”,蚕食我们已经岌岌可危的精神状态,它所到之处,只留下迷茫、内疚、空虚、焦虑和疲惫。

如何填补?

答“多巴胺的快乐刺激。”于是,报复性娱乐再一次侵占我们工作、学习、社交、休息和感受自然、享受生命的时间,如此循环往复,阻隔我们与外界的墙越变越厚,与周遭的连接也变得薄弱,最终,手机成为了外部世界崩塌后,进入虚拟世界的入口,我们不得不越来越依赖于手机,又为自己毫无目的地放纵成瘾陷入无止境的痛苦和与自我意志的斗争之中。

“在这种犬儒式的自我懈怠里,我们从未得到过真正的放松与快乐,却也没有真的全力奔赴过什么。”心理学家将此定义为内耗。如今,“精神内耗”这四个字已成为了描述此届年轻人心态关键词的一个大众样本,在互联网随处可见。固然,“内耗”是时代发展中这一代年轻人逐梦路上的必然产物,但手机成瘾依然可以被看作是普遍性内耗的一个重要诱因,也是内耗的一个显性特征。

如上,手机成瘾其实是一种隐形的心理疾病,是我们在面对生活中一些艰难时刻和负面情绪时,为麻痹痛苦而进行的一种刻板的重复行为,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才能戒除成功。而什么才是科学、有效的能够解决成瘾戒断问题的方法也一直饱受各界关心。

首先,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戒除手机成瘾并非完全戒断手机,而只是尽可能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过长对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也即,做好每天手机使用时间的管理。

在此基础上,我们必须调整自己的认知,活在当下而非迷失在对现在的沮丧和对未来的美好幻想。在书桌前静心读一本书,走一段路,和好朋友喝茶谈天,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实际上,走出精神内耗并没有什么诀窍,真正的解药只有去行动,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生活的意义,在一份平和的心境中,成为更喜欢的自己。

同时,我们需要摸清自己在电子娱乐中感知快乐的边界,就像苦需要甜的衬托,在我们对多巴胺的渴望即将压过理性的自我之时,问自己:我真的需要这么多的快乐吗?科学研究表明,投入适量的时间在娱乐上,带给自我的满足感要远高于无节制的快乐。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说过:决定我们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如今,技术嵌入生活的程度日益加深,科技也带给了我们许多好处,但记住:使用但控制,靠近但游离。总有一天,我们可以夺回对生活的控制权,真正的享受人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