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蓝湾启动三年,距离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高地还有多远?(上)


(相关资料图)

http://static.zhoudaosh.com/08E4DC8AA15BA6389FBD720DA9B4A39FBEC83F2B40BDA501A612494AC72BEBBE?preview=175297414

面对面答疑,手把手指导政府部门下基层让客户感到暖心

作为首席规划师的曲霞进入园区工作有五年了,她说,这五年对自己的个人成长而言是最具价值的五年。有过满足的时刻,当然也有过瓶颈和挫折。

越是这样的时候,越需要依靠团队的拼劲和韧劲。“我们讲城市要做韧性城市,产业要做韧性产业,那么我们的服务团队也要做有韧性、有温度的服务团队。通过自己的拼劲和韧性,把这些最挫折的时期或者是招商的瓶颈期跨越过去。”

每个产业都有自己的周期,所以在生物医药的产业周期下,也对这支服务团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政府部门的官员直接下基层,面对面为企业去答疑。“生命蓝湾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部分而已,但他们能够抽出时间把我们所有的企业召集起来,重点来回答他们关心的问题,这让我们觉得这就是我们韧性产业发展的非常好的说明。”

针对有上市需求的以及拟上市的企业,园区还策划了主题座谈会,邀请到上交所专家来,围绕生物医药、创新医疗器械等企业筹划上市过程中共性的问题给出建议。“所以也是面对面的答疑,手把手的指导。我们的客户也觉得,这确实太暖心了。”

已在筹划引入高端医疗资源打造宜业宜居的产业和生活高地

吸引企业和人才落户只是第一步,如何将他们留住才是终极的问题。因此,打造完善的配套设施,让人才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从一开始就是规划之重。

“15年前,这里全部都是芦苇荡,就是荒地一片。”曲霞说,“所以我们在做整体规划时候的目的就是打造一个复合式的立体结构,这个结构它有四梁八柱,而周边的设施配套是产业和城市结合的一个很重要的载体。”

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要打造的不仅仅是设施配套,而是一个宜居宜业的高地。“一个产业的高地,也是一个宜于居住的生活高地。我们的目标是留业、留人、留心,把生命蓝湾建设为一个温暖的港湾。”

在这里的国际社区,不仅有高档住宅和酒店餐饮。更重要的是优越的教育资源,曲霞介绍,华师大二附中的高中已经入驻,今年9月就开学。此外,还有临港世外学校也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升学成绩。

此外,高端医疗设施的落地也在筹划之中。“我们现在已有基础的医疗解决方案,但是我们也希望这个区域在相应的医院配套上,也能符合国际社区的要求。这是要重点考虑的,它是四梁八柱的一部分。”

这就是今日在这个片区的生活缩影,曲霞说。“这种有温度的、洋溢着生活气息的场景,也是我们起初规划的时候就特别期待打造的氛围。”

未来,园区如何更好地为生物医药产业赋能?

曲霞透露,生命蓝湾接下去的目标是进一步对标国际化。为此,园区已经做了前瞻性的产业化规划布局。“我们首先是用合作共赢的心态去把蛋糕做到更大,那么大家就能分得更多。所以,要用更大力度的改革举措来拥抱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资源。”

园区对标爱尔兰、新加坡和美国波士顿等世界顶尖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聘请全球顶尖咨询机构做了深入研究,也已形成了具体方案。“我们希望能够打通与全球顶尖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形成区域型顶层战略合作,在优势互补、资源互通、人才联动等方面,建立长效发展的合作机制,从而助力上海乃至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一个让曲霞和她的同事们长期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更高效地引导全球的创新资源在区域内集聚发展?

一方面,园区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的全球龙头企业落地上海,落地新片区。同时,也加速培育一批具备世界级头部梯队的水平的国内企业,形成一个产业分工协作。

另一方面,园区也在加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方面重点布局,对于在“卡脖子”技术上实现重大科研突破、具有“国产替代”潜力的优秀企业,进行重点跟进扶持。

在产业生态建设方面,园区现在正推进“产学研融合、产教融合”的发展方向,人力资源服务方面也做得有声有色。

目前,生命蓝湾已经和华理等大学形成了产教融合的整体方案。“比如说他的博士生采取在校培养一年,在企业培养两年,并配导师的方式。这样就使得博士生毕业以后不必花更多时间适应企业,因为这些相应的问题都已经在这个过程中解决了,从学校到企业实现更好的衔接。”

曲霞总结,国际化发展是生命蓝湾接下去更重要的计划。“国务院也发布了对于我们外商投资企业等方面的相关优惠政策,从我们产业的细分领域来讲,我们也要做更多布局和改革的举措,所以也希望能看到越来越多更紧密更深入,更具有规模效应的双边和多边的国际合作,推动我们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化的发展,大家在资源平台上互惠互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