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顿雨婷

近年来,小分子靶向药和大分子抗体药是抗癌领域的主流,而随着靶点拥挤问题却日益严重——根据 IQVIA 数据,2021 年全球仅 PD-1/L1 相关的临床试验数量就超过了 5600 个。目前,寻求 " 差异化 " 已成为新药研发的重要主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其中,细胞疗法成为一个重要的差异化领域。一次给药、终身有效,功能性治愈癌症或血友病等罕见病 ..... 这些 " 神奇疗效 " 使其备受追捧,成为行业的一大风口。细胞疗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生物工程改造,使人体免疫系统具有识别、杀伤癌细胞的功能。目前,CAR-T、TCR-T、TAA/TSA 等涉及改造、激活 T 细胞的疗法是行业的焦点,其他还有 NK 细胞、DC 细胞等,吸引了一大批企业涌入研发。

华夏英泰就是其中一家,它由免疫学家林欣教授于 2018 年 3 月领衔创立,专注于基因编辑 T 细胞免疫治疗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其核心技术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TCR-T 技术平台—— STAR-T(合成性 T 细胞受体抗原受体)。

以此为支撑,目前华夏英泰布局了针对血液瘤与实体瘤疾病的自体型和定点整合通用型的产品管线,已有多条产品管线处于临床或临床前研发阶段:CD19/CD20 双靶点STAR 产品 HXYT-001于 2022 年 9 月 6 日获得国家药品审评中心的临床默示许可,正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牵头下进行 I 期临床试验工作另一款靶向 LILRB4 的产品 YTS104,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于去年 12 月获得了美国 FDA 授予孤儿药资格;同时也在面向实体瘤做开发,并着手布局定点整合的通用型产品。据介绍,2026 年前,公司将推动至少 2 款基于 STAR-T 开发的细胞治疗药物上市。

日前,该公司受邀参展 2023 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 服贸会 "),借此机会,36 氪等媒体采访了华夏英泰联合创始人赵学强博士。

36 氪了解到,目前已有的 CAR-T 细胞免疫疗法相关专利主要掌握在大型跨国药企手中,且治疗费用昂贵,以药明巨诺、复星凯特 CAR-T 为代表的细胞治疗产品一直受困于价格高(几乎是百万一针)、商业化难突破的问题。赵学强表示,STAR-T 的出现就是为了打破这种局面:首先,公司有自主技术,并针对该技术做了全球的专利布局;其次,要在设备、设计、耗材等做国产替代,降低生产成本

据悉,该技术综合了 CAR-T 与 TCR-T 的优势,较传统 CAR-T 治疗产品具有抗原敏感度更高、肿瘤浸润能力更强、安全性更高等显著优势。

STAR-T 技术平台(企业供图)

如何通俗地理解该技术?赵学强解释到,之所以罹患癌症,最根本的原因还是 T 细胞不认识癌细胞了,而 CAR-T 或 TCR-T 就是定向地改造 T 细胞,或为其安装一个 "GPS",让它知道谁是癌细胞。其中,CAR-T 是把抗原受体和 T 细胞人为地组合到一起,好处是发挥作用比较快、缺点是持久性不太强;TCR-T 则更接近于天然产物,但识别靶点的机制很受限。"STAR-T 相当于是 TCR 基础上的 CAR,具备 TCR 的信号和 CAR 的识别靶点机制,使得编辑的 T 细胞更具有天然 T 细胞的特性还能更好地识别。"

另外,赵学强也谈到,STAR-T 可以更好地针对两个靶点:CAR 是一个单链的,就只能将抗原受体做 " 串联 ",固然能更好地发挥功能,但相互之间的影响会特别大,设计的挑战难度会很高;而 STAR 是双链,可以让天然的 T 细胞受体实现 " 并联 ",相互干扰会非常小,也更容易成药。

据悉,华夏英泰团队最早从 2019 年开始做 STAR 技术的开发,并在 2021 年将成果——新的细胞疗法 STAR-T(即(synthetic T cell receptor and antigen receptor-T)发表于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上。据称,公司是全世界首个报道了这个结构,并将它设计了出来,还在临床前动物试验证明它能发挥更好功能的团队

除了特色的 STAR-T 自主技术,华夏英泰也在重点攻克实体瘤。目前全球已有 9 种 CAR-T 产品上市,其适应症均为血液瘤,譬如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但其实,实体瘤具有更巨大的临床需求和市场需求——最新的全球癌症数据指出:" 约 90% 的癌症发病率都是由实体瘤引起 "。据赵学强透露,公司的第三和第四个管线都是针对实体瘤:一个是肝癌,一个是胰腺癌或间皮瘤,以及一些组合的设计,目前正在做探索性临床研究

赵学强表示,STAR-T 更像 TCR-T,更接近于天然的 T 细胞的特性,更容易攻克实体瘤。" 目前我们在动物试验中也看到这项技术在实体瘤的结果会更好一点,确实不容易耗竭,持久性会好,因为细胞扩增、T 细胞扩增杀伤肿瘤,都会更好。"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实体瘤,开发通用型产品也是行业的未来共识,这也是华夏英泰正在努力的方向。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目前并没有一款通用型的产品上市,国际上通用型产品的临床数据也并没有达到大家的预期,目前的技术也还无法发挥成本优势。赵学强认为,从产品开发的角度,通用型目前还没有被证明 " 相对更好 " 的技术路线,如何去编辑、怎么提高持久性等问题都需要时间来突破。" 目前通用型正处在最艰难的爬坡阶段,只要‘坡’上去了(I 期临床能证明效果),行业就会迎来新局面。"

目前,华夏英泰最成熟的产品为前文提及的 HXYT-001(CD19/CD20 双靶点 STAR-T)。赵学强透露,针对 STAR-T 产品做的早期临床试验显示:没有发生三级以上的细胞因子风暴,证明了其安全性。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也在推进出海。赵学强表示," 我们希望用最方便、最快速、最稳定的方法进入北美市场,利用当地的资源、生态,当地有经验的 CDMO 和临床开发中心,采取合作的模式去布局;国内的策略就是要集中精力把临床试验、产品研发做好。"

截至目前,华夏英泰已完成数亿元融资,上一轮是在 2022 年 7 月完成的 B+ 轮融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