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大循环经济的背景下,行业驱动因素日益明显。餐饮业、消费升级、食品加工是食盐行业的主要驱动因素,餐饮业发展旺盛,消费升级明显,食盐行业保持了快速增长。调味品行业的繁荣发展,为进一步推动食盐及相关产品的延伸发展打开空间。

食用盐行业分析

我国是全球原盐产能和产量最大的国家,在我国原盐产量中,有大约1,000万吨左右用于食盐的制备。近年来许多试验证实,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率有一定关系,膳食中食盐摄入过多,可引起高血压。世界卫生组织(WHO) 建议每人每日摄入6g 以下食盐可预防冠心病和高血压。我国规定成人每日摄入6g食盐即可满足机体对钠的需要。


(资料图片)

我国现行食盐相关标准约有近70个,涉及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其中,国家标准占比最高,达55%,行业标准占比次之,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合起来约占10%。

根据统计,口味最咸的第一梯队为江西、吉林、安徽、江苏、北京、浙江,人均钠日摄入量超过8克;第二梯队为湖北、河南、陕西、青海、河北、山东、上海、贵州和福建,人均钠日摄入量7-8克;第三梯队为黑龙江、内蒙古、天津、四川、重庆、云南、湖南、广西,人均钠日摄入量6-7克。至于山西、广东、海南、新疆、甘肃、宁夏等省区,均属于钠摄入量较低的清淡口味地区。

食盐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烹饪中最常用的调味料,其所含钠元素是人体生长发育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根据食盐原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海盐、湖盐、井盐等,其用于食品中具有提鲜味、增本味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用来防腐杀菌,增加原料的脆嫩度。

食盐行业和其他行业不同,其他行业多是消费者倒逼产业发展,但对盐业来说,它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由产业去引导消费者,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未来将有更多企业更多品类的盐上市,与消费者慢慢磨合。预计随着大健康时代来临和消费升级影响的深入,盐企为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的需求,将围绕高端盐品类展开竞争。

在行业产业链中,食盐的上游为海盐、湖盐等原盐生产企业,中游为食盐制造业,其中苏盐井神、鲁银投资、云南能投等为食盐行业的上市重点企业,下游主要是通过经销商、超市、电商等销售渠道卖给消费者。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网与食盐的结合,减少了中间环节,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服务,90后、00后逐步成为食盐行业的消费主力。

目前,我国食盐行业的研发人才比较缺乏,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且近年来我国在食盐行业申请的专利数量在不断减少。因此,企业要想提升产品的知名度,需引进食盐行业的研发人才,生产一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不断丰富食盐品种,在盐行业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质量高的全国性品牌。

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食用盐行业供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分析

食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现代工业重要的原料。盐的消耗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随着盐改的进行,盐企之间的竞争加剧。为了抢占市场,各大盐企成为食用盐产品研发的主力军,对产品开发力度不断增大,使之朝着“天然绿色、生态健康、功能细分”等方向发展。

我国已逐步步入消费社会,目前全国个人消费总额已居全球前列,加上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政策引导,社会消费能力稳步提升。同时,消费群体迭代,消费模式、消费观念升级也给国内中高端食用盐带来了新的机遇,消费者愿意为品质更好、更健康的消费品买单。

据数据显示,随着民众生活条件的提升,中高端食用盐的消费需求在全球范围呈上升趋势,且中高端盐的销量不断增长,食盐产品高端化趋势明显,消费偏好呈现健康导向。

从产品价格来看,盐改之后,食盐批发价格大幅下降,但商超终端食盐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利润从批发企业转移到了零售企业。总体上国内现有食盐产能大于消费需求量,存在一定程度的供大于求,因此产销一体、渠道掌控能力较强的企业应对挑战的能力更强。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高品质食用盐产品将进一步延伸市场,成为更多消费者的抉择,不仅在健康保健上会发挥更大作用,整个市场也会有更多的投资机会,满足更多的消费者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食用盐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食用盐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食用盐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欲了解更多关于食用盐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食用盐行业供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