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阅读文章之前,顺手点个关注,方便为您推荐更多优质文章,感谢您的支持】
原《人民日报》评论部的老大马立成,曾经是《中国青年报》评论部的一把手。他1946年出生,现在已经70多岁了。
身为主任编辑,主任记者是新闻界的最高荣誉,他算是登峰造极了。 文革结束后,马立成复读高考,1977年考上了大学,当年可是个优秀学子。
那时候,大学生都是国家分配的,所以马立成被安排到了舆论阵地,《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在工作中,他自己或者跟别人合作,写了一些有影响力的政治专业作品。
其中,他自己写的《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和《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在当时卖得很火。 1998年跟别人合著了《历史拐点》,2009年凭借《对抗30年》拿了第五届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在做了《人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编辑之后,马立成被派去日本学习交流。 回国以后,他马上出了一本书,专门讲“对日关系的新思考——以中日民间之忧为中心”,反思中日关系,作为去过日本的交流学者进行理论指导和宣传。
马立成的思想在这本书里发生了巨变。 他认为老百姓不应该再记住侵华的罪恶历史了。日本已经向中国道歉三次了。中国不应该抓着不放。让日本怎么办?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时干的事儿,连他们自己也承认。真实的历史现场照片都留下来了。
美国女记者当时就在南京。她花了三年时间实地采访,写了南京大屠杀的记录。可是马立成从日本回来以后,对这个提出了质疑。
马立成的观点被日本捧为珍宝。马立成在书里还说,不能只说中国人死了多少人,日军也死了多少人。 想到最近人民日报,有些声音质疑人民日报的报道风格和立场,觉得它总是唱反调,不再代表人民利益。这种观点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吐槽和不满情绪,甚至有人暗示人民日报内部被渗透了。
以下是网友评论:
对此,你怎么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