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十岁前,因特别犟,又贪玩,便宁愿挨父亲训,甚至抓伤非要抱我去上学的校长的脸,也不肯去学校读书。直到偶尔去校长家找他儿子玩,才听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禁大惊:不读书太傻、太可怕了!连书中有黄金白玉都不知道,活该整天被饿得眼冒金星!所以,当务之急是,先弄本书,找两块金子换几个白面馍,充充饥、解解馋再说。

知道同班同学妇联主任的女儿家有书,我便爬了十几棵大柿树,摘了十几个吃一口能甜死人的熟透的“老鸹叮”,如愿以偿地换到了两本小人书。拿到书后我仔细翻了十几遍,硬是没找到一块玉,更是半粒金子也没有!便去找校长对质。幸被与自己同岁、却已上了四年级的小伙伴拦住,说那话不是校长说的,是赵恒说的。不等他说完,我就愤怒地问这家伙是哪村的,不由分说,拉起小伙伴就要去找赵恒算账。小伙伴愣了半天,急得又笑又恼说:赵恒他不在村里,他是宋朝的真宗皇帝。天呀!这不读书,还真是丢人!

但意外的收获是,我竟然发现这些连环画特别好看!于是便想认更多的字,看更多的书,便跑到父亲面前,死皮赖脸地央求上学,喜得母亲当即就给我打了三个荷包蛋。说实话,一个就足够当时的我解馋一年了。但妙就妙在根深蒂固的中国礼仪文化是打荷包蛋时,决不能打一个,更不能打两个。因为“独蛋”有不吉之意,“二蛋”有骂人之嫌。所以,三个,便是最少的了!于是,尚未读书,我就已占了不少读书人所传文化的便宜,岂能不爱读书?加之入学后,年龄独大,所以,门门功课,总拿优秀,也不足为奇。当然,受老师表扬,甚至如孙悟空受到菩提祖师偏爱,时常点化些“七十二变”“筋斗云”之类的课外知识,也在情理之中。

在物质和文化生活都很贫乏的那些年代,书对我的诱惑,真的太大了:仅仅学校发的那三四本书,根本不够“填牙缝”用。于是,《红岩》《烈火金刚》等小说,便成了我课余生活的向往,即使跟同学拿帽子换、拿背心换,甚至拿皮带换,提着裤子回家,也要换来看看!那时的我对于读书已经入了迷。每次得到,恨不得一口吞下,一气读完,以至于看《林海雪原》时,忘了看路,咕咚一声,掉下了十几米深的悬崖。亏得那崖底下是个斜坡,滚了几个滚后,只是出了一身冷汗,沾了一身泥土,居然毫发无损!我连忙检查护在怀中的书,还好丝毫未损!因我夜读费油,母亲把煤油藏了好几次,当然我也藏了“备战备荒”的煤油。只是后来才理解,母亲更心疼的,是我瘦弱的身体和稚嫩的眼睛。但“有眼当读万卷书”的誓言,的确是越来越坚定不移,越来越深入骨髓了。

直到上大学,我才第一次见到了真正的万卷书:图书馆里上百排书架,整齐有序地摆满了整整一层楼房;书架上的书蜂房一样,密密麻麻摆满了一排排书架,挤满一个个方格!彼时的我犹如老鼠掉进了米粮仓,还要惊喜、兴奋、幸福满满;真是比狗熊吃到蜂蜜,还要疯狂、贪婪、不顾一切,如饥似渴,欣喜若狂!从那时到现在,我一刻都不愿离开书:无论公文包、旅行包,都必装书;无论出省、出国,都必去当地的书店、图书馆或书刊市场,甚至小书摊转转,已经到了“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人生没有阳光,鸟儿没了翅膀”的地步。

如同种瓜得瓜一样,爱读书,同样使我得到了无与伦比的快乐:无论是做本职的会计、统计等工作,还是做信息编写、公文写作,我都能驾轻就熟。即使现在退了休,也依然今天写人颂物,明日访古探幽,或给孩子们讲几节诗词课,仿佛有干不完的快乐事,完全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心有所寄、浑身是劲的状态。

唯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是,视力越来越差,受到医生“少看电脑和书”的多次警告后,读书,又成了一种奢侈。

但不喝酒可以,不吃肉也可以,不读书看报,却令人难以接受。我想于是起了一个曾经试过的办法:走万里路。小时候校长曾对我说“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当时不求甚解,只是窃喜:不用掏钱买,只用吃点苦,就能读万卷书,何乐而不为?于是跟小伙伴趁割草的机会,偷偷向山那边的“诗和远方”跑去。结果,第二天就被父亲找回还差点被打烂屁股!但山那边到底是啥?却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有眼当读万卷书,有腿当行万里路”的誓言时不时地在耳畔、在脑海回来荡去。

今天,“胜读”的机会终于不请自到,儿时的梦想浮现眼前:祖国大地,既是一本古老的书,谱满了贾湖骨笛吹奏的乐曲,插满了仰韶文化的彩页,刻满了殷墟甲骨文的卜辞,写满了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更是一本崭新的书,谱满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乐章,插满了一页页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美丽乡村、繁华都市的彩照,刻满了王进喜、史来贺、张秉贵、张华、黄继光、时传祥、钱学森、焦裕禄等无数英雄的名字,写满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光辉篇章……

于是,不管在家千日多么好,出门一日多么难,也不管天有多少阴晴雨雪,路有多少坎坷艰难,我都义无反顾地告别故众,满怀信心地骑上单车,踏上了骑行万里黄河的别样读书征程——行万里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