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关保英杨铮祺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民宿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休闲业态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民宿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国家层面缺少民宿行业监管法律、法规,地方立法相对滞后甚至缺失;另一方面,民宿行业监管具有跨部门、范围广、变化快等特征,行政机关应对能力相对不足,导致目前民宿行业所暴露出的重点、难点问题无法实质性得到解决。

为此,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规范民宿行业管理:

不断完善地方立法,做好法治保障。民宿行业的迅速发展体现出范围广、种类多、变化快等特征。以上海为例,既有以都市主题为核心的城市民宿,也有集中于远郊地区的乡村民宿。各色民宿种类不一,导致民宿法律概念界定不清晰,实践中常与酒店、宾馆、农家乐等行业机构混杂,在管理上有一定难度。民宿业态还常伴随着政府帮扶、涉及地方经济发展等影响因素,也使得地方立法滞后于相应的监管问题,导致民宿行业暴露出的监管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目前,国家层面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议不同地区根据地方特色和实际情况,做好适合本地民宿行业发展的立法工作,使行政监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明确市场监管主体,做好政策实施。除立法外,重点还在于落实执法。民宿行业的监管问题涉及政府多部门,包括公安、消防、旅游、卫生、市场监管等。针对民宿行业的监管,首先要明确监管主体,并探索多部门联合监管的新模式,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做好各执法部门工作联动,形成有力的监管体系。除重点落实行政责任主体外,还要持续推动民宿行业协会的发展,引导其做好政府与民宿经营者之间的沟通工作,协助民宿经营者解决各类管理当中的问题,积极引导民宿经营者形成规范的管理意识,发挥好行业协会的自身监管作用。

落实市场准入许可,做好事前监督。民宿行业管理要防微杜渐。不同地区对民宿的定义有所不同。地方政府在制定本地区民宿管理相关标准时,除参照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外,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民宿行业许可标准进行规定。具体经营条件上,行政机关应当明确民宿行业相关标准,区分酒店等不同行业经营模式。既保证民宿行业较宽的准入标准,又严格把握民宿经营管理的红线,建设起符合大众期望的民宿服务市场。要结合地区特色,科学做好民宿行业发展规划,引导民宿有序发展。做好民宿等级评定,制定符合民宿经营标准的等级标准,引领地方民宿行业走向合法合规经营。

加强重点问题监督,做好风险评估。在旅游旺季,经常会出现民宿经营者扰乱市场价格、不正当竞争、欺诈消费者利益以及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等问题。行政机关应当针对重点分析评估,做好防范预案。除加强民宿经营者普法教育与宣传工作外,还要打通社会监督渠道,形成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督的有机互动。行政机关可依托大数据信息,对互联网平台上的民宿宣传进行定期核查、抽查,对不合格民宿予以警告,并及时公布,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民宿经营者的自我监督与管理。

实质化解矛盾纠纷,完善社会治理。民宿行业的经营过程中,常伴随许多社会矛盾,例如民宿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民宿经营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的矛盾、民宿经营者与行业从业人员之间的矛盾等。行政机关在监管过程中,要积极通过多元化方式解决纠纷,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新格局。一方面,可以依照“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为先”的理念,由当地基层自治组织、人民调解组织等机构调解,高效化解纠纷矛盾;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引导、普法宣传以及大数据监督等方式,进一步规范民宿行业的经营管理,从源头上避免相关矛盾的产生。地方政府还可根据不同地区特色,针对性制定民宿经营者、民宿服务行业人员的培养计划,提升民宿行业核心竞争力,从根源上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

(作者关保英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政法学院教授、原副校长;杨铮祺系上海政法学院研究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