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南山区泰顺,下洪禳神文化节,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古老的民间信仰民俗中的最独特的一种。


【资料图】

“下洪禳神文化节”于每年农历六月十三至六月十六的夏季时节举行,由下洪各村轮流承办,主要目的是纪念陶氏先祖陶二翁(原名陶仁备),同时祈求来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神灵庇佑。

六月十三这天,乡民们到大翁宫里将陶二翁神像请进神轿抬出宫游境,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寓意神明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合境平安。游行沿途伴随有锣鼓、旌旗、舞狮、舞龙及道教仙师作法,摇摇摆摆舞大翁。

在下洪的陶氏宗谱和老人口述资料中,有两个关于《陶二翁》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都有着强烈的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以及对忠勇大义的敬仰和期盼。

陶氏宗谱

故事1

《宋初英雄陶仁备:修得法术,护国护民》

在宋朝初期的两浙路(今浙江省),有一位英雄横空出世,他的名字叫陶仁备,字昌国,家有三兄弟排行老二。陶仁备的性格勇敢无畏,精神灵敏,年仅十三岁就能力挑盐袋,过上了独立的生活。

当陶仁备长到十八岁的时候,他的勇气和力量吸引了一位重要人物的注意。这位人物就是两浙路和福建路巡检使孙公(福籍福安卑坑),他对陶仁备的才干深感赞赏,不仅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还举荐他为泰顺盐官。陶仁备在担任地方盐官期间,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干和体恤民情的胸怀,深得当地百姓的敬仰。

在陶仁备二十四岁那年命运发生了转折。他遇到了一位名叫紫阳真人的大师,这位大师传授给他一项神奇的法术——七九还魂诀。凭借着这项神奇能力,陶仁备成功地救出了被囚禁在狱中的兄长,让人们见识到了他的勇气、智慧和坚定决心。

有一年,洪、抚二州遭遇了一场空前的大火。火焰熊熊,人民流离失所。在这个危急时刻,陶仁备挺身而出,运用他掌握的风雨之力将火势降服,成功地拯救了无数的生命。在那一刻,天空中出现了一面大旗,上面恍惚写着“安固陶二郎”的字样,人们深感震撼。

在宋太平兴国八年,由于陶仁备的勇气、才干和贡献,被累封为“猛将通天”、“南宫福主”、“忠烈护国”和“翊灵圣王”。他的荣誉和声望达到了顶峰,泰顺下洪人民为他在风水宝地玉龙山下兴建大翁宫,让陶氏后人世代供奉敬仰。因排行老二,尊称陶二翁。

陶仁备寿终后合葬于泰顺九甲硃岭坟前垄。他的故事和功绩也被浙江通志、温州府志和泰顺县志详细记录下来,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和历史长河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故事2

《陶仁备与皇帝共饮,仙游救火被封“忠烈聖王”》

在一千多年前,有一位名叫陶仁备的官员,他在繁华的京城中尽职尽责,深受人民的爱戴。有一天,他被邀请到皇宫与至高无上的皇帝共饮。席间,两人推杯换盏,畅谈国事。

突然,陶仁备眼前一黑,发现自己居然已经身处洪、抚二州之间,两州之间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火。火焰冲天,灼热的气息令人窒息,火势正在向四周蔓延,情况十分危急。

他毫不犹豫地倾倒了三杯红酒,这三杯红酒立刻化为三道红色的雨丝,倾泻而下。红酒落地,火焰立刻熄灭,空气中充满了酒的芬芳。

皇帝看到这一幕,心中惊异,他扇了三扇给陶仁备,扇起的清风立刻化为三股强大的风力,助长了酒雨的威力,终于将剩余的火焰全部熄灭。

从梦中惊醒的陶仁备满头大汗。他向皇帝讲述了自己在梦中的经历,皇帝听得目瞪口呆,因为他确实见趴在桌上睡着了的陶仁备全身燥热汗流浃背,于是取来御扇给陶仁备扇了三下。

为了查明真相,皇帝立刻派人前往洪、抚二州调查。结果发现确实有过大火,而且真的被神秘的力量熄灭了。皇帝大为惊讶,认为陶仁备本是一位神奇的人物,特敕封“猛将通天”,后被追封为“忠烈聖王”。

陶仁备带着满面红光,乘坐轿子,摇摇晃晃地离开了京城,回到了他的故乡泰顺下洪。人们热烈地欢迎他,庆祝他救火的英勇事迹。从此以后,陶仁备的事迹在民间广为传颂,成为了一代传奇。

作者:陶秋风

特别鸣谢

下洪新乡贤参事会《陶氏宗谱》主编 陶义如

陶家宁老前辈(回忆老祠堂古画)口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