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18日下午,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闲林街道综治队员李斌斌收到一条“余智护杭”平台事件接收信息,“110指令,竹海水韵9幢2名住户因楼道内杂物堆积产生纠纷,请前往处置……”不到5分钟,他就联系上物业一起赶到现场。一见他们,住户张大伯有些意外,“我给110打电话,怎么是你们过来了?” 

拨打110,来的不一定是警察。这是因为余杭区全面实施“小脑+手脚”警网协同机制,将110警情中适合镇街处置的非警务类警情,通过“余智护杭”基层智治综合应用流转至镇街,由镇街“小脑”调配事件发生地最近的综治队员、网格员、村社干部等“手脚”赶赴现场处置。

站在“余智护杭”数智中心大屏幕前,纠纷案件量、预警信息数……每一个指标实时变化。而张大伯与邻居的这起纠纷目前已从“待办事项”跳转到“已办结”。

“后续我们还会有专人电话回访当事人,确认事情已经解决。”数智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各类事件经平台收集汇总后,通过计算模型将自动生成事件分析研判报告和高发类型热力图,由此形成数字赋能矛盾纠纷闭环处置的全过程。

数字赋能,不仅是对已发生的事件作出研判,还要能延展数据的预见性。

早上10点,五常街道景盛社区网格员何梦靓对餐饮店的安全隐患开展检查。点开全量信息视图,社区网格内各治理要素均已入格上图,基于杭州市统一地址库“一址六柱”体系架构,何梦靓可以根据自己所在位置的距离远近一键规划检查线路。

“健康证、经营许可证、消防设施、食品生产日期……”何梦靓根据“余智护杭”手机工作平台中的检查项目一一清单式勾选。同时,通过事件上报功能及时上报发现的问题。一台手机便能完成巡查、反馈、上报、交办等操作。若发现重大隐患事件或执法事件,系统自动派发到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由指挥室交办镇街科室或执法力量跟进处置。

近年来,余杭区坚持数字赋能,开发极具实战性的“余智护杭”基层智治应用,每天登录使用13000余人次。打造“人房企事物”全量归集的信息视图,归集200万实有人口、125万房屋、26万余家企业,均实现90%以上入格上图,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智能化、现代化水平,打造整体智治余杭模式。

《法治日报》记者 王春 通讯员 陈康

来源:法治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