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来源:杭州第19届亚运会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行走在杭州亚运村中,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净整洁。进入媒体村,路面上竟然没有窨井盖。现场向路面泼水,不论水流量大小都能快速渗透到地下,路面很快就变得干爽,像变魔术一样。其实,这源于亚运村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管控。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亚运村媒体村地块已经成功获评省级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该项目用地面积约19.6万平方米,以统筹设计、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经济高效的理念,依托雨污分流工程、下垫面海绵化工程、景观提升工程、雨水收集、净化及回用等工程实施,系统管理项目内雨水,实现了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及回用等目标。

“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亚运村运动员村1号地块、运动员村2号地块、技术官员村地块、媒体村地块,以及国际区地块及市政道路。”据亚运村物业与信息技术中心工作人员耿蕾介绍,“海绵城市最开始是为了给城市雨洪进行调蓄,衍生到人居层面做海绵城市建设,需要结合建筑的整体性。可以看到,媒体村的海绵城市建设考虑到景观性,没有设置窨井盖,使得整个路面非常整洁且完整。此外,我们会在一些低势绿地里做海绵城市设计,实现功能性与美观性双提升。”

海绵城市的建设分为几个阶段。首先,在设计阶段,亚运村进行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从“渗、滞、蓄”到“净、用、排”,建立区域雨水有机循环体系,确保体现“绿色亚运”。此外,亚运村还遵循低影响开发理念,合理控制建设强度,结合媒体村内汇水情况与特征,构建以不同集雨区为子单元的生态海绵基底,利用海绵生态廊道串联诸如透水铺装、低势绿地、蓄水回用池等海绵湿地生境,共同构成媒体村整体海绵生态网络。

“海绵城市的原理就是雨水在降落的过程中,渗透到地下,我们再把它收集起来。后期在经过泥沙过滤和杀菌消毒后,把它用在一些生活方面,比如绿地灌溉,或者地面冲洗等。”耿蕾介绍。

其次,结合景观设计,将低影响开发技术融入到景观建设中,实现媒体村海绵化建设既科学合理,简单实用,又美观宜人。比如现在我们看到的路面,虽然看起来像塑胶跑道,其实用的是一种特殊混凝土,具有一定的透水效果。

“通过统筹协调水量与水质、生态与安全、分布与集中、景观与功能、地上与地下等关系,有效控制了城市降雨径流,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耿蕾说,希望亚运村能以良好的“弹性”,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这有利于达到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水安全、复兴城市水文化的多重目标,让亚运村以绿色、生态、健康的面貌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国际友人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