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落成的中心花园打一场太极
智慧健身步道上“刷脸”和邻居比拼步数
乘电梯“一键直达”轻松生活
(资料图片)
智能垃圾厢房助力“低碳新时尚”
……
落成30多年后
灵新小区依托“五治融合”新模式
实现居住体验全方位升级
居民们真切感受到
“美丽家园”带来美好生活
灵新小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是一处以动迁房和公房为主的大型居住区。依托“美丽家园”的契机,广中路街道通过“共治、德治、法治、数治、自治”的“五治融合”新模式,将硬件翻新和居民需求深度连接。“小区环境变化太大了。生活在这里,越来越好!”不少居住了二、三十年的居民如此感慨。
聚焦治理难题,多方共治群策群力
在灵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强的办公桌上,有厚厚一沓“施工进度周报”。自“美丽家园”工程启动以来,每周参与工作例会是刘强和居委会主任赵敏的固定工作。由于该项目体量庞大,涉及面积11万平方米、33幢房屋单体、近3000户居民,广中路街道从各个部门抽调了人员驻点管理项目,并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每周的工作例会上,除了街道、居委、施工方、设计方等相关人员,我们还邀请物业、业委会及居民代表共同参加,一起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居民参加多一点,可能产生的‘后遗症’就少一点。”刘强说。
工作例会中,居民们提出的“急难愁盼”之一是“拆墙”。灵新小区由汶水东路510弄与水电路1013弄合并而来,但两个小区间隔了一堵围墙,出入口并不通用,1013弄居民无法从510弄距菜场较近的大门出入。经过征询,居民高比例同意拆除围墙。“现在,我们吃好晚饭、扔好垃圾,顺路就能从510弄的门出去散步,比以前方便多了。”一位居住在1013弄的阿姨说。
拆墙前后
“在多方‘共治’中,许多由居民、党员代表提出的建议,让我真切感受到群策群力的重要性。”刘强说。中心花园设计期间,有居民提出灯光要有定时功能,“喜欢跳广场舞的中老年人,有时候跳着跳着就忘了时间。如果灯光能设置关闭时间,比如22点自动熄灭,仅保留必要的照明,这样能避免扰民。”这一建议最终落实到了改造成果中。
德治+法治,化解矛盾冲突
据统计,灵新小区老龄化程度达到51%,80岁以上高龄老人有近500人,加装电梯是许多居民期盼的一项工作。目前,小区内17个门栋的新电梯已投入运行,6个门栋正在施工中。
▲部分门栋电梯已启用
推进加装电梯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一些低层住户,认为装电梯不仅没好处,还可能影响通风、采光,颇有顾虑。对此,街道启动“三所联动”机制,社区民警、律师、人民调解员一起到场听居民诉求,从法律与情理两方面解开居民心结,并邀请电梯施工方解释图纸,确保加装电梯对其房屋没有影响。
“目前,这位住户所在门栋的电梯已投入使用。高层住户也很感谢他,邻里关系更融洽了。”居委社工、510弄1-14号块长周倩敏说。
数治提升、自治共管,基层治理焕发活力
如今的灵新小区,到处都能看到数字化智能设备。3个示范性垃圾厢房替代了老式厢房和敞开式垃圾桶,具备脚踏开门、自动喷淋除臭、紫外线杀菌等功能,设有光电传感器、监控摄像头等设施,改变了居民随意丢弃垃圾的习惯,大大提升了环境整洁度和美观度。
▲示范性垃圾厢房
新建设的健身步道设有人脸识别摄像头、信息大屏和陪跑灯带等智能设备,炫彩灯光实时跟随健身者的脚步,摄像头自动记录行走圈数,信息大屏可配合手机端的小程序进行统计与分析,形成步数排行榜,给居民们带来了更舒适有趣的健身体验。
▲智慧步道
“小区的环境提升了,我们自己也要行动起来,保护‘美丽家园’来之不易的成果。”小区志愿者杨菊芬说。她居住在灵新小区已有30多年,是第十党支部书记,在“美丽家园”项目中代表居民提出了不少意见。“以前,楼道里总有人乱扔烟头、垃圾,现在这种现象几乎没有了。看到环境变美了,大家都自觉地想要维护好。”小区的自治力量——志愿者团队“灵新十二时辰”也已正式成立,轮班在小区内巡逻,制止不文明行为,带头维护小区环境,并建立花园使用情况记录表,让不同居民团队分时、分区域进行锻炼,实现公共区域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600平方米中心花园
▲200平方米小花园
▲干净整洁的楼道
对灵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强来说,这个“美丽家园”工程曾一度给他带来巨大的压力,“当时我来灵新居民区的时间还不长,群众基础也不深,而这个工程体量巨大、涉及面广,矛盾冲突点也多。”如今,走在焕然一新的灵新小区里,与居民们笑着打招呼,刘强觉得当时的努力是值得的,“曾经闹过矛盾的居民,现在也都成了朋友。”目前,刘强还在继续跟进零星收尾改造,希望为整个项目顺利画上句号。
广中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依靠“五治”融合新模式,持续做实做好“美丽家园”,不断改善居住条件与生活品质,进一步满足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来源:上海虹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