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编制的《2022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下简称年报)正式发布,报告系统分析了2022年度广州交通发展情况和下一步发展建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南都记者特别注意到,南沙的交通发展占较为重要的篇幅。报告显示:南沙对外交通联系在持续加强的同时,其年度人口增量居全市第一。这说明,南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发展平台的地位,正在不断得到加强。

报告认为,目前南沙直通湾区的高效便捷交通体系正处于构建阶段,与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中心以及港澳的联系时长均超过1小时,建议加快地铁22号线跨江东延(莞深),加快推进广中珠澳高铁、南中珠城际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南沙枢纽辐射力。

南沙交通迎来多项重大利好

2022年,对于南沙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

6 月 14 日,《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印发。这对于“加快推动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带来极大的利好。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先行官”,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南沙新区打造“湾区之心、开放门户、未来之城”目标的重要抓手和战略支点。去年3月初出台的《广州市南沙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围绕新时期南沙作为“大湾区交通中心”的定位,以“大物流通道”支撑南沙产业格局升级,以“双快通道”支撑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出行。同时,融合自动驾驶、无人机等技术,打造南沙智慧交通系统,引领广州乃至全省自动驾驶行业发展。规划还首次在南沙引入快捷路系统,提出复用高快速路廊道的新模式,并结合南沙“产业城市”特征,精细化谋划货运通道体系与南沙产城融合。

随着这份规划的出台,2022 年南沙的交通建设也跨出一大步:

3 月 31 日,广州地铁18号线的姊妹线22 号线首通段(番禺广场-陈头岗) 开通运营,实现了广州南站与南沙 30 分钟通达。根据规划,未来22号线还将与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项目贯通运营,届时可实现南沙与白云机场 45 分钟通达。可以说,随着地铁18号线和22号线相继开通后,南沙与番禺、与中心城区的市域空间组织效率,得到进一步加强。

7 月 28 日,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投入运行。这个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新建造的自动化码头,建有4个10万吨级海轮泊位及配套集装箱驳船泊位,将为广州引领建设大湾区国际航运、科技创新功能承载区和打造世界级港口群注入新动能。

7月1日起,南沙成为广州首个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混行试点区,示范运营区域覆盖南沙全域。在广州南沙常态化运行三年多的小马智行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正式开启收费运营,采用广州市出租车统一定价标准。按照计划,到 2025 年南沙将分阶段引入2000 台智能网联汽车进行载人及载物的示范运营。

位于龙穴岛上的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一片繁忙景象。

南沙对外衔接通道共 18 条

报告显示,目前南沙对外衔接通道共 18 条,包括 15 条道路、3 条轨道(不计重复统计)。其中广州中心城区及番禺方向道路 5 条、轨道 3 条,佛山方向道路 5 条, 中山方向道路 3 条,东莞深圳方向道路 2 条、轨道 1 条。

南沙与佛山中山莞深来往最紧密

南沙在大湾区的跨区通勤人口 9.5 万人,与周边城市为 2.4 万人,占广州与大湾区跨城通勤总人口的 4.5%(南沙占广州市常住人口的 5.0%),其中南沙与佛山间跨城通勤人口 1.4 万人,与中山间 0.5 万人、与东莞深圳间 0.3 万人。

去年日均出行总量 77.6 万人次

在去年因疫情防控,周边城市间联系普遍下降的背景下,南沙区对外交通联系却持续加强。

报告显示,广州与湾区其他城市交通联系紧密。广州与大湾区 8 市间日均出行量 258 万人次,占大湾区总量的 48%,其次为深圳的 24%(129 万人次)。

其中南沙与大湾区城市(含广州其他各区)日均出行总量同比增长 8.6%,达到 77.6 万人次。南沙与周边城市(不含广州)日均出行量为 32.7 万人次,占广州与大湾区跨城出行总量的 13%,同比增加 4 个百分点(2021 年占比 9%)。这说明,南沙作为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的地位正在不断加强。

全年人口增量2.9 万全市第一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让南沙的人、钱、物等各项生产要素资源得到快速流动和配置。报告显示,去年南沙区人口增量最大。

据悉,2022 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 1873.4 万人,同比减少 7.7 万人,自2005 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城镇化率为 86.48%。年末户籍人口 1034.9 万人,同比增长 23.4 万人,城镇化率为 81.86%。中心六区常住人口总量减少 12.6 万人,其中白云区减少 5.2 万人。外围五区常住人口增加 5 万人,其中南沙区的增量最大,达到 2.9 万人。

拉长两年时间来看,交通与空间的协同持续向好,也让人口分布由中心向南沙这些外围城区转移。据报告显示:两年来,中心六区常住人口累计减少 37.6 万人,而外围五区增加 37.0 万人,其中番禺区增加 13.5 万人,南沙区和增城区均增加 8.0 万人,花都区和从化区分别增加 5.5 万人和 2.0 万人。近两年核心区 往南部、东部方向核查线交通量分别增长 6.7%和 3.0%,高于往北部的 2.3%,与人口增长空间方向基本一致。

建议1

加快22 号线东延

强化东西两岸直连

目前,跨珠江口通道不足是制约大湾区东西两岸高效流动的短板之一,仅佛山能纳入广州 1 小时交通圈,深圳、香港、 澳门、珠海、惠州则在 1.5 小时交通圈外。

因此报告建议,加快莲花山过江通道、增莞番高速和轨道 22 号线东延等项目建设,多措并举强化湾区东西两岸直连。

而鉴于跨珠江口通道资源稀缺,报告还提出:应统筹珠江口各过江通道的“复合型”布局,尽早研究轨道 22 号线东延与中南虎城际、化龙至开发区西区过江通道与轨道 17 号线等复合布局。

建议2

加快推进广中珠澳高铁、南中珠城际建设

肇顺南城际和中南虎城际提升为高铁

报告认为,南沙年度人口规模增幅全市第一,对外日均出行量同比增长 8.6%,与周边城市联系持续加强。南沙直通湾区的高效便捷交通体系正处于构建阶段,当前与中心城区、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中心以及港澳的联系时长均超过1小时,往北部广州中心城区衔接不畅、“双快”交通建设有待加快,往珠江口东岸城市的道路拥堵(南沙大桥高峰饱和度达到 0.90)、高铁班次少且时耗长,往珠江口西岸城市缺乏轨道直达。

报告建议,加快推进南沙站、广中珠澳高铁、南中珠城际等项目建设,研究港深西部铁路延伸至南沙站,与十八号线贯通接入珠江新城;将肇顺南城际和中南虎城际提升为高铁,将赣深高铁、深南高铁引入南沙站,与广中珠澳高铁形成十字交融的铁路枢纽,进一步强化南沙枢纽辐射力。

采写:南都记者 黄海珊

推荐内容